English

出版界发动“国企改革攻坚战”

1999-1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永恒 我有话说

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对国企改革的方向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总结,使国企改革这一焦点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热中之热。这种上上下下的格外关注,为出版界发动的另一场“国企改革攻坚战”提供了无尽的相关选题和政策性规范指导,出版界纷纷推出国企改革题材图书,他们在市场上、读者中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眼下,在各大书店的“国企改革图书专柜”前,都有为数不少的读者在翻阅。除了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国企改革精神系列图书外,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国有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国企改革攻坚15题》、企业管理出版社的《管理突围》、中国城市出版社的《中国的“泰坦尼克号”沉船调查》、以及来自江西人民出版社的《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那么谁能从中脱颖而出呢?在北京图书大厦最新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国企改革攻坚15题》名列第一,显示了国企改革题材在公众心目中的巨大吸引力,至记者发稿时这本书已经脱销,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在加紧印制。然而其他出版社相关题材图书销售形势却不瘟不火,没有形成逼人的锐气。出版社和书店对此解释说:“应该给读者一个消化理解、选择比较的过程。”

《国企改革攻坚15题》一书的责任编辑毛增余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本书首印10000册,但据目前的市场状况分析,恐怕至少还要加印10000册才能满足市场和读者的需要。据他分析,这一本书的卖点在于:一是选题抢得早,在四中全会召开之前他们已经开动脑筋考虑发动这场“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战略战术”了;二是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本书的作者均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课题的研究人员,其研究成果对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其学术性,因而对一些改革重点、难点和敏感话题议论颇为大胆。另外这本书的宣传营销工作也做得比较到位。

在记者采访中,各出版社对目前市场上形成的国企改革题材图书热点充满热情,但对如何深刻挖掘相关选题把握这一热点,并最终占领市场赢得读者持谨慎乐观态度,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在出版人内部引起争论。不少出版人认为四中全会召开以后,在国企改革政策方向既定的情况下,再出一些国企改革学理上的探索争鸣恐怕不合时宜,也不会有好的卖点。然而以中国经济出版社的毛增余先生为代表的另一种意见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虽然国企改革的方向大局已定,但公众显然更关心这样的政策是在怎样的实践和理论背景下出台的,因而挖掘相关选题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另外大多出版人都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图书都应围绕四中全会做文章,把该类题材图书的读者定位为政府经济官员、经济学者、企业员工、大学生等较高层次的文化人。但《管理突围》一书的编者及作者李越西却认为:中国的国企改革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有关国企改革题材的书在近期大量涌现是现实的必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突围》与十五届四中全会国企改革精神是一种不谋而合,而非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跟风炒作。李先生还进一步指出国企改革题材图书除了考虑相关人员外,更应定位于普通公众,因为中国已进入一个“泛企业时代”,企业与社会每一个成员的生活是如此地息息相关。

经综合分析,此次国企改革题材图书的共同特点为:1.时间观念强,大都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或会议期间出书;2.印数多,大多初次印数都在10000—30000册之间;3.包装精美,价格不菲;4.宣传攻势凌厉,此类图书大都被冠以“探索中国企业生命之源的巨著”、“究竟谁搞垮了国有企业”、“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之类的字眼;5.关注知识型企业,对跨国公司、电子商务及网络化管理津津乐道。

同是在近期面世的国企改革图书,注定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图书市场上展开你死我活的拼杀,接下来还有不少出版社正在酝酿的同类图书也将加入角逐。但业内有关人士提醒对这一题材要尽量避免选题上的“碰车”现象和粗制滥造,也不要做过多炒作,实用性和时效性是这类书的唯一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